高枝明老師的交趾陶造詣,還有他與林添木老師傅相遇並開始學習交趾陶的契機不需要我贊筆記述,不過高老師在工藝之外且不為人知的其他故事,我願在這裡細細道來,為老師在交趾陶的文化路上慢慢、細細琢磨而留下的足蹤裡,錦上添花一番。我與高枝明老師的緣分是從我擔任嘉義市副市長的時候開始,當時高老師已著手經營「工夫窯交趾陶個人工作室」。民國86年,嘉義市政府決心發揚交趾陶文化,辦理交趾陶藝術節,89年5月更進一步在嘉義市文化局下成立交趾陶館,90年交趾陶館舉辦「高枝明交趾陶藝術回顧展」,嘉義市的交趾陶名聲漸漸對外開展。也因為高老師等藝術家作品的匯集,位於文化中心的交趾陶館遂成為民眾欣賞音樂、使用圖書館藏以及孩童鄉土學習時,另一項遊憩之所在。
當初在欠缺館藏的情況下,嘉義市政府向高枝明老師尋求協助,高老師毫不藏私地將手上的作品提供給文化局作為展覽之用,交趾陶館本著保存及發揚文化的精神,未立即將館內作品清查列冊。後館内人員發現高枝明老師的作品為大宗,高老師得知消息之後,竟以捐贈的方式,將這些作品回贈交趾陶館!老師的大器、低調以及推廣交趾陶藝術的心意,令人由衷感佩。
2002年查德總統訪台時,老師在嘉義交趾陶館指導陳水扁前總統以及查德總統製作交趾陶。雖然四年之後兩國因為查德内部矛盾而斷交,但共同製作交趾陶的畫面象徵了兩國當時的友好之情,更意味國家的最高統治者面對第一線的藝術工作者乃至民間文化記憶時的謙卑之心。希望高枝明老師這本交趾陶作品集的問世,能夠成為保存交趾陶傳統及既有產業的基石,促使民問以及政府能持續流傳並關注著嘉義交趾陶背後的故事與工藝家的心血,未來,「真正使交趾陶藝術走入『家庭生活』以及『公共藝術』之中」,套句高枝明老師見到我時常說的心底話。祝福這本作品集。
立法委員 李俊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