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陶器常以取自民間戲曲/小說中的人物;傳說或歷史故事為主題再配以紋飾,作為廟宇的主要裝飾,以強化中國忠孝節義的精神。使信徒潛移默化以達教化社會的功能。
近年交趾陶由於受到社會的重視,巳由廟宇走向民間,作品的內容也從民俗故事中及神佛像中,傾向大眾化與生活化的題材,遍及室內陳設/壁飾/文玩/雜技,因而在我國傳統陶塑的面貌上,展現了一片蓬勃的生機,也為後繼者留下一片開發的美麗遠景。
交趾陶在台灣受到了人文及地理環境的影響,發展出獨特的地方風貌製作時採用來自福建金門的白土/烏土,先將黏土作成土坯造型,陰乾後再經素燒,上釉等過程後燒成。這種質地鬆軟,具滲水性之低溫軟陶,適合作為裝飾用品。交趾陶的釉色豐富而具變化,色彩十分巧妙且帶厚重感,乍看之下透明光艷,恍如琥珀翡翠。顏面手足之肉色逼真,頗具神韻。台灣交趾陶製作以嘉義最為興盛,所製成品精巧絕倫,種類繁多。
年輕的高枝明先生於民國三十九年出生於台灣嘉義,高枝明服完兵役,1979年偶然在寺廟裡發現交趾燒,大為心動。經多方打聽,知道是林添木早年作品,就決心拜這位老先生為師,跟他學手藝。交趾陶絕藝失傳巳久,直到高枝明見到了林添木。原來再三婉拒的林添木,因為高枝明的誠意,加上他一再強調:交趾陶可以拓展成為現代家庭的擺飾,其用途不一定侷限在廟宇裝飾。終於同意傳授技藝,從此他與交趾陶結下了不解之緣。
高枝明初習絕藝,先由練土做土坯開始,完全以手藝捏造各種民俗藝術的圖像,進而從花果到人物走獸,除了民俗圖像中研究其傳統造型風味外,尚必須從寫生的觀察,去增進寫實的表現能力。高枝明在這方面,曾經花下很大的心血。他常說藝術的東西是無止境的,他自己則更是為了研集資料遍訪各鄉間廟宇/古厝去觀察老師傅們流傳下來的手藝,細心觀察研究,展開各種有關書籍。他就這樣抱持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態度不間斷的吸取先人們的智慧,充實自己的內涵,如此長期的精心研究,顯示出他作品中順其自然,謙沖豁達的個性。
近幾年曽於台北中興百貨/台中收藏家藝術展示中心/福華沙龍展現其作品,深獲好評。並於民國七十五年獲選參加中華民國工藝展,代表作品參加中南美洲巡迴展覽。
交趾陶的藝術造詣,除去手塑/手雕技巧,最困難的是作者所賦與的人物或動物表情,達到栩栩如生的情境。現代的交趾陶仍沿續了舊曰民間傳說;神話的祥瑞題材,但在製作過程中更精益求精。
三十九歲的高枝明,製作了一系列交趾陶代表作,承傳了當年葉王的傳統技藝,加上精心研究發展,在傳統風格中結合現代的表現手法,其作品展現寫實兼具寫意的風格,陳訴著民族技藝工作者對傳統與創新時發乎中,形乎外的時代脈動企求。對於葉王的作品他可以如數家珍,具有深刻的體認。在交趾陶的世界裡,高枝明可以說早巳受到相當的推許。可是,至今他仍然像學子一般,往往為了一件作品的背景資料,如衣著擺飾/故事考據等,不時跋涉遠途四方討教,市井中人/山寺大德都是他請益的對象,這種無常師,亦無不師的理念,是今人漸次失落處,卻是他的彌足珍貴處,亦是他能有今日成就原因。
綜觀高枝明的作品,無論在造型或軸色上,除能掌握住交趾陶原有的特色外,更能展現出明朗,華而不俗的氣概,可說是技藝神巧;神韻天成尤其是其色彩非常柔和,巳成為其個人獨創的風格。